6月28日,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与《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首医国际临床工程高峰论坛在“好医工APP”线上召开,大会合作媒体——健康界、医会宝也对本次论坛进行了实时转播,吸引了医疗行业内大批学者、临床工作者、企业人士共同观看,并在留言区热烈讨论。总观看量高达53.82万人次。
本次大会分为一大主论坛、两大分论坛,主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张旭担任主持。
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作为本次高峰论坛东道主率先为大会致开幕辞,对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为推动临床工程发展所做的努力表示肯定。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司长、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副院长李斌为大会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两位领导都表达了对本次论坛的美好祝愿,高度肯定临床工程学在此次抗疫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上午主论坛以“智慧健康医疗”为主题,邀请到了美国临床工程学会创始人、首任主席Yadin David博士,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合会亚太区共同主席、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系主任廖洪恩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秋实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临床大数据中心共同主任吴及教授,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临床工程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工处吴航教授,共同剖析健康医疗大数据在临床工程行业的发展应用现状,预测医疗数据发展方向,共同探讨医疗未来突破。
分论坛一以“数字化时代,医疗大数据发展探讨”为主题,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临床工程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工处吴航处长,北京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工处冯捷主任担任主持。
《中国医疗设备》杂志社社长金东、北京协和医院信息管理处副处长孙国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信息中心总工程师费晓璐教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于雪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信息处主任曹建,各位专家从多个角度切入,共同解析当前医疗大数据的应用现状,分析医疗大数据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以期推动医院信息化的建设,促进医院在大数据时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全方位转型。
讨论环节以“如何做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挖掘使用、信息共享与安全保护”为主题,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工处许锋处长担任主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刘亚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医工部主任王建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采购处处长谈春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医工处处长张淳为讨论嘉宾。
分论坛二以“‘互联网+医疗’智慧共享之路”为主题,由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临床工程学系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医工处 处长孟钰麒、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工程处处长白玫担任主持。
分论坛二邀请到中日友好医院医务处副处长、远程医疗中心主任卢清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采购中心主任魏红,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副所长盛斌;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IHE) International董事会成员 Elliot Sloane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解读后疫情期互联网+医疗的机遇,人工智能赋能中国互联网医院建设之路,分析“互联网+”、物联网对医疗行业智慧医疗的影响,推进智慧医院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讨论环节以“互联网在医疗模式创新的应用及意义”为主题,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临床工程学系副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医工处处长安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医工部主任刘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医工处处长吕飙,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医工处主任刘小丽参与了讨论。
通过本次论坛中各位专家的分享与讨论,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我国“互联网+健康医疗”方兴未艾,我国临床工程学科数据化、信息化建设正飞速发展,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健康医疗行业有机融合,实现以临床工程为坚实基础的“智慧医疗”,进而推动新时代社会进步指日可待。
据了解,首医国际临床工程高峰论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未来,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将继续坚持“帮医学研究认识深化,助医学服务水平提高”的发展理念,助力临床工程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人类医学水平贡献心力。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