岢岚县北道坡村菠菜种植基地,村民正在收割菠菜。记者 冯杰 摄
岢岚县,一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县,因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而“一夜成名”。
如今距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岢岚县考察整整三年,小县城的各种扶贫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百姓的荷包一天比一天饱满。火红6月,记者来到岢岚县了解当地的扶贫产业发展情况,众多优势产业中,有三种色彩格外引人注目,仿佛盛开在扶贫产业集群中的“三色堇”,引领岢岚发展致富、奔向小康。
绿色:小叶菠菜有大“身价”
在岢岚县采访,记者尝到了一道凉拌菠菜。菠菜的口感鲜嫩、清甜,和平时吃到的味道有些不同。经过了解记者得知,这是岢岚县本地种植的小叶菠菜,市场售价每斤居然高达7元!
什么菠菜这么贵?在岢岚县北道坡村的菠菜种植基地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我们对菠菜收割的管理很严格!一是体现在时间上,村民每天六点到地里开始收割,到十点半必须停刀,下午两点半再开始收割,七点结束。因为十点半到两点半期间正是每天气温最高的时候,菠菜含水量下降,收割后的品质很难保证。严格另一方面体现在菜的形态上,你看这菜根绝对不能超过1厘米,烂叶、黄叶都要摘干净,收拾好的菠菜要‘一条线’整齐地码放在箱子里,一个环节干不好都不合格!”收割队长侯翠英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独有的“菠菜收割规定”。
菠菜而已,要求为啥这么严格?
北道坡村党支部书记、锦凤凰合作社负责人王云介绍了个中缘由。这些菠菜主要是销往南方城市,当地的消费习惯要求这些菠菜需要达到“净菜”标准。“净菜,意味着形象好、品质高,作为源头产地,我们不能有一丝含糊!”
对一颗菠菜的严格管理,从播种就开始了:结合气温、湿度、灌溉条件的变化确定播种时间,出苗进入生长期后每日都要除草、除虫,严禁使用化肥、农药,菠菜成熟后要在规定时间内收割完毕。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下来,一颗“岢岚好菠菜”就摆上了餐桌。“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以及精细化农业耕作管理直接带来了产品价值的上涨。王云告诉记者,今年的菠菜市场价格每斤已经涨到了7.5元,地头价也高达每斤4元。按照平均亩产净菜1200斤计算,每亩毛利润就达4800元。北道坡村目前种植菠菜的面积已经达到了300亩,利润非常可观。“今年这些收益就将用于给我们的村民分红!”王云说。
除了种植收益,收割菠菜还能挣工资。北道坡村所属马坊乡第一书记靳在元告诉记者,目前一个熟练工每天能收割150斤菠菜,工资按每斤1元发放,熟练工一天可以挣到150元。菠菜全年可收割天数超过40天,农闲时的村民完全可以依靠收割菠菜挣到一份不错的收入。
小小的菠菜,为岢岚县村民打开了脱贫致富的新思路。
“以前哪想过岢岚这气候还能种菠菜呀!北道坡种成功了,咱也想尝试种上点儿,多一条致富的路子嘛!”偏道沟村民张大哥对记者说。
如今,岢岚县共有宋家沟、孟家坡、偏道沟等村共1000亩耕地种上了菠菜。绿色不仅是生命的颜色,更是美好生活的颜色!
红色:红芸豆里的“商业经”
“咱们这个红芸豆罐头,不含盐,没有添加剂,纯天然、口感好,特别适合老人、糖尿病人等特殊群体的人食用!”吕杰是岢岚县绿祥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一说起他们公司研发的红芸豆罐头就“停不下来”了!
岢岚县的红芸豆种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岢岚红芸豆品质好、个头大、籽粒饱满,且连年保持相对稳定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多的商人开始涌向岢岚,以高价收购当地的红芸豆,红芸豆种植也成了岢岚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2019年,岢岚县的红芸豆收购价最高达到了每斤4.5元,今年预计将上涨至每斤5元。”岢岚县农委主任崔月平告诉记者。
豆子的收购价格不断上涨,市场同样在扩张。“市场现在需要的主要还是原料豆,但也有不少厂商开始研发即食食品。将来农产品必然走向深加工、精加工,所以我们也在研发各种形式的产品,比如可以即食的蜜制红芸豆。”吕杰告诉记者,他本科所学的就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研发红芸豆相关产品的路上,他投入了很多资金。但是“回报是可以的”。2019年,吕杰的公司各类产品线下销售额超过了100万元,线上销售额约20万元。今年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1-5月线上销售额仍达到了30万元。
“我希望通过豆子的深加工,提升它的附加值,让咱们种植户卖一份就能得到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吕杰说。
红芸豆每亩平均产量约300斤,像吕杰这样的企业家,在市场推行了“保护价”收购,如果种植户可以将豆子挑拣成“净豆”,每斤收购价可以达到6元,每亩原料豆平均收入就将近2000元。岢岚对红芸豆产业还实施种植补贴政策,农民如果同时种植红芸豆以及收益更高的谷子等农产品,年收入完全可以超过城市里的“上班族”。
红芸豆不仅让百姓脱贫致富,还带动岢岚县乃至周边县区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2008-2018年,岢岚县红芸豆年均产销量1.5万吨,约占到全国总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年出口创汇约800万美元。2018年,岢岚县创建了以红芸豆为主的特色杂粮种植基地(园区)9.6万亩;2019年,红芸豆产业带动岢岚百姓户均增收1120元。
红色,是银行卡里增长的数字的颜色,也是燃烧在百姓心中奋斗的火焰的颜色!
橙色:沙棘还是要回归“沙棘”
沙棘的营养价值,如今已经成了不少学者的共识。忻州市的野生沙棘分布广泛,其中,岢岚县就有49万亩野生沙棘林。
“我做沙棘产品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大家都尝到岢岚野生沙棘的天然味道。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很多沙棘产品都或多或少加了一些添加剂,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沙棘的原汁原味。我们就转换了思路,比如把沙棘叶加工成茶泡水喝,一方面可以释放它的药用功效,另一方面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沙棘叶的天然味道,就是在追求一种营养价值和古老味道的结合。”山西宋家沟功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艳锋对记者说。
他的企业生产的沙棘药茶,今年入选了“山西药茶”系列区域公共品牌。而让沙棘回归“沙棘”本身,是他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山西药茶主打的就是“茶的味道、药的功效”。而“茶的味道”的内涵并不仅仅是“喝起来像在喝茶”,更重要的是把“喝药”的烦恼转化为“喝茶”的享受。这就对企业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怎么能让“喝药”变成“喝茶”呢?怎么能让这些药的味道,更具有茶的灵性?
张艳锋请了很多专家,就沙棘果、沙棘叶的产品开发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运用了特殊的包括巴氏灭菌、低温保鲜等在内的加工手法,对沙棘产品进行“保鲜式”的加工,使得成品沙棘药茶闻起来具备沙棘叶的香气,喝起来又没有酸涩感,甫一上市便得到了消费者青睐。
让沙棘回归“沙棘”,是一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更是消费水平的升级,与之相对应的是加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原料品质标准的提升。
位于岢岚县羊圈会村的山西山阳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为了加工出好的沙棘产品,专门从基地带动、原料带动、用工带动、协议带动着手,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打造了2000亩沙棘基地。通过吸纳贫困户参与管护、采摘、运输等劳动环节,大大提高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了源头上有人把控、过程中有人监管、生产中有人参与,沙棘产品销售上去了,直接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7500元。此外,山阳生物药业还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给予参与生产等用户定额分红,每年分红金额可达4000元。
橙色,是沙棘果成熟的颜色,更是贫困户渴望稳定增收的颜色。
大力发展脱贫产业,给予优惠政策支持,扶持农户稳定增收,岢岚产业脱贫“三色堇”,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信念的色彩,更让我们品味出通往小康康庄大道上欢乐的旋律。
记者 畅雪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