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大阳泉村:有山有水有乡愁

发布时间:2020-06-05 09:02:23 推广 来源:山西日报

连绵的屋脊,高耸的院墙,幽深的小巷。6月3日,行走在阳泉市大阳泉村洁净无尘的石砌街道上,四周的安谧让人的心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大阳泉村,与城市中心只隔着一座公园,虽在城中却不乏乡村的静谧与从容,真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因村中上港井水自平地涌出,大阳泉村原名‘漾泉’,后谐音称‘阳泉’,阳泉市名也由此而来。”为游客讲解大阳泉村的历史时,村民白亮经常这样开始。

古村东口,高高矗立的“阳泉故里”青石牌楼下,几位游客正在欣赏牌楼柱子上镌刻的楹联与题联。正面中柱上的楹联为:漾泉成泽商贾惟道,卧云蕴机鸿儒名高。

“上联隐指清代中晚期大阳泉村晋商魁盛号,下联隐指大阳泉村出生的著名学者张穆。”白亮说,魁盛号当年是平定州第一商号,鼎盛时期,在平定和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开设多处“魁”字商行,总数超过360家,有“十里京师七里魁”之说。张穆是清代杰出爱国思想家、地理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与龚自珍、林则徐等名士同列,《清史稿·文苑传》中有其列传。“村里至今仍存留有魁盛号宅院和张穆故居。”

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大阳泉古村,明代开始由农业逐渐转向商业,清代成为晋东地域重要商业集镇。历史上,大阳泉村还有“文献名邦”之美称,明清两代相继建立名贤书院、高岑书院、怀音书院、崇尚书院,是元好问、傅山等文人雅士聚集之地,文化底蕴深厚。

如今,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的大阳泉村,是现存少有的面积较大、以明清时期地方传统建筑风貌为主体的古代集镇建筑群,空间格局完整,建筑特色鲜明,民居、商号、庙宇、祠堂、深宅大院连片,错落有致。

小王是大一学生,学校本学期不复课,一直在盂县家中上网课。课余他约了同学专程来大阳泉村游玩,两个小伙子对位于古村明清街中心地段的公益学堂义学堂尤其感兴趣。

义学堂最初是魁盛号东家郗象峰创办的私家学堂,后捐作全村的公益学堂。学堂院内有棵明代所植银杏树,高挑挺拔,小扇子般的树叶青翠茂盛。“以前院子里有记过石、自省石、表扬石,学生的操行品德,都通过这几块石头来反映。”白亮如数家珍,小王和同学听得津津有味。

近年来,大阳泉村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农历六月十九传统庙会等时节推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为打造特色旅游小镇奠定基础。目前,大阳泉村正与中青旅集团洽谈合作,计划打造“水魂古韵”大阳泉文化旅游项目,现已进入实施阶段。

有山有水就是好地方。大阳泉村党总支书记助理丁昊说:“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大阳泉古村走走看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记者 高桦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