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今年油蚶遍地飞 天旱是诱因

发布时间:2020-06-05 08:33:58 推广 来源:太原日报

近来我市大街小巷涌入一大波小飞虫,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油汗”。在一些树木较多的地方,“油汗”四处乱飞,行人的身上、衣物上都粘了不少,虽然不咬人但膈应。

这些“油汗”从哪来,为何今年多呢?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油汗’是人们对小飞虫的俗称,应该叫油蚶,也就是蚜虫。”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工作人员说,由于蚜虫能分泌大量密汁,故又称腻虫、密虫。蚜虫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分布很广,体小,繁殖力强,种群数量巨大。在一些虫害严重的地方,树木、农作物的嫩叶、嫩茎、花蕾等处常常大量密布。蚜虫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植株的茎、叶,尤其是幼嫩部位,吸取植物体内养分,常群居为害,造成叶片皱缩、卷曲、畸形,致使作物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枯萎死亡。蚜虫的分泌物不仅直接危害花卉,而且还是病菌的良好培养基,需及早、连续、彻底防治。

蚜虫年年有,为何今年特别多呢?市气象局专家解释,蚜虫的产生有多重原因,天气状况是其中之一。据了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相对湿度较低对蚜虫的发生、繁殖非常有利。蚜虫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4℃~28℃、最适相对湿度为50%~85%。今年5月,我市平均气温比常年略偏高,光照强,日照时间也较历年同期偏多,且中下旬的整体风力较历年偏大,农作物和土壤水分蒸发较大。从5月份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我市5月9日至6月3日降水量比历年偏少五六成,气温比历年偏高,整体气象条件非常适宜蚜虫的繁殖生长。同时蚜虫的天敌七星飘虫数量减少也是虫害大发生的原因之一。

蚜虫多,何如防护呢?植保站工作人员说,蚜虫识别颜色的能力与人眼不同,它对黄色光有正的趋性,而对银灰色的光有负的趋性,特别偏爱黄色、橙色等鲜艳颜色的物品。市民近期出门避免身着黄、红等颜色衣物,尽量选择浅色衣物。回家前拍打衣物,避免把蚜虫带入家中。

司勇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