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融媒体

农芯乐,农心乐!”山西省打造农村电子商务新格局

发布时间:2017-09-16 23:07:46 推广 来源:人民网

2015年5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进入深化阶段,旗下的中国供销集团成立了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当年11月,被定位为“农村电商国家队”的“供销e家”电商平台正式上线。

在2017年2月24日召开的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强调,要切实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

供销社在街道张贴的电商扶贫宣传标语

山西省供销社以聚焦“互联网+供销合作社”新业态为抓手,整合系统资源,联合社会电商,围绕“织密扎牢一张网,助农增收闯市场”的经营服务模式和经营理念,构建互联互通、模块齐全、功能多样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各类经营主体及终端网点,上下连接、辐射全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体系,切实助推农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农民就地触网,真正促进农业增力、农村增辉、农民增收。

打造“网上供销合作社” “过去的供销社又回来了”

2015年8月8日,山西供销“农芯乐”电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由省供销社投资搭建,“农芯乐”向下覆盖市县乡村供销社经营主体、向上对接全国供销总社“供销e家”电商平台,采取电商进农村、进社区、进市场“三进”模式,实行“五免一扶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的优惠政策,即:免平台使用费、免技术服务费、免培训费、免加盟费、免体验店门头安装费,并对电商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山西省供销社副主任李俊德说,成立电商是山西省供销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是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

吕世凯,忻州市定襄县供销合作社职工,也是定襄县级服务中心负责人。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部,总人口22万人,农业人口约有20万人。瓜菜种植是定襄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总产量约2000万公斤,如何促进产销对接,让农产品能卖出大山,是一直困扰着老吕的大问题。

“我就看好农村电商。”年近60岁的老吕对农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着深刻认识,“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面对如此利好的政策背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农村未来的商业发展之路一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2016年夏天,定襄县益农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供销e家”确定为县级运营中心,建成电商孵化中心和仓储物流中心,建设城乡电商综合服务站150个,初步建设完成“供销e家”定襄县域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

吕世凯帮助柿农们搬运柿子 资料图

2016年10月,定襄县河边镇戎家庄150万斤柿子滞销,老吕知道此事后,积极和老乡们沟通希望通过农芯乐电商平台帮助柿农解决这一难题。吕世凯将滞销柿子放在“农芯乐”电商平台销售,卖出滞销柿子5000斤左右。山西供销农芯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帮助老乡们联系了销售客商,解决柿子销售难问题。同时,加大与有需求收购企业的密切联系,利用“农芯乐商城+农特产品”的网络销售平台,拓宽柿子的销售渠道,加快滞销柿子的销售,减少滞销柿子掉价、降低对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

定襄供销电商公司成立一年多来,老吕几乎跑遍了全县所有村子巡回宣传。他围绕“全国一张网,电商国家队”讲农村电商,围绕“为农”“务农”“姓农”讲农村电商,围绕供销情怀和“供销e家”特色讲农村电商,拉近了与农民的距离,密切了与农民的情感。

在一个贫困村宣传时,有位80多岁的老人看到橙黄色的“供销e家”物流车,感慨地说:“过去的供销社又回来了。”村民们都说,“供销e家”是国家为农民定制的电商平台啊。

据李俊德介绍,到2020年,山西省供销社力争实现全省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点和行政村电子商务基本覆盖,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亿元。

对准靶心精准扶贫  “让贫困户变万元户”

分拣从农户手里收上来的蔬菜

“我在服务站干了60天,发了4800元,家里人都高兴坏了,这些钱对家里太重要了。”张利生是寿阳县太安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春天,太安驿村供销e家农芯乐的负责人张俊平邀请张利生到服务站工作,每天支付其80元的工资,主要负责服务站的送货、农资化肥和蔬菜收购工作,“明年我多干几个月,赚到一万块,再找几个和我家庭情况类似的贫困户一起去工作,我有信心干好。”有些腼腆的张利生憧憬着自己的小康梦,“再学些蔬菜购销知识,多积累些资金,在服务站的帮助下做一个农产品的经纪人,带领家里人,闯市场、奔小康,实现全家致富梦想。”

张利生所在的太安驿村“农芯乐”电子商务惠农服务站,前身是当地的一个小型蔬菜杂粮购销点。在县供销社指导下,今年与寿阳县供销e家运营服务中心合作,服务中心帮其改造门店、安装电脑、扩大经营业务,目前已成为辐射周边200余户居民的综合服务平台,既对当地农产品进行线上线下统购统销,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资销售,指导农民有计划种植。

改造升级之后的太安驿村“农芯乐”电子商务惠农服务站

山西供销农芯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龙说,截止今年6月,供销“农芯乐”开展“五免一扶持”已投入资金9844万元,项目建设扶持资金7400万元,累计为贫困村减免费用320余万元。

“今年4月,电商服务站与贫困户孙俊明签订了包销3亩的合同,还赊销了农资化肥,等卖了梨再结账。” 寿阳县电商负责人杜爱国介绍,寿阳县电商与上湖乡常村玉露香梨合作社已签订了10万斤销售合同,直接带动合作社增加40万元销售收入,优先合作社内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接10户,每户均增收5000元。

“供销社有人才孵化基地,有基层社网点,注力电商扶贫,助农增收致富,可以说是找准了路子。”谈及助力贫困户脱贫,阳曲县县委书记刘晋萍信心满满,“我们就是要让贫困户变万元户,贫困村变小康村!”

阳曲县地处忻州与晋中盆地之间的脊梁地带,属省定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5470户、12137人。2016年,实现9个贫困村脱贫摘帽,3494户825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阳曲县穗华物流园区

在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之际,阳曲县创造性地提出“三位一体”的电商扶贫链接模式。阳曲县供销社主任何瑞峰详细解释,将500万扶贫资金作为十个村股金注入电商公司,电商公司每年负责返还50万元运营分红,通过扶贫资金挣分红;雇佣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在电商各个供应链环节进行务工,通过劳动挣佣金;贫困户将自身产出的农产品卖给电商公司,电商公司将农产品卖出,贫困户获得利益,最终卖出产品挣现金。

阳曲县土地面积大,交通便利,杂粮品种多、质量好,谈及阳曲县电商发展遇到的瓶颈,刘晋萍坦言,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打开销售渠道。”

“我县主导的农产品品牌从策划到包装政府全程把关,力争以‘首邑田园’系列产品为突破口,将阳曲的特色农产品打入市场。”阳曲县县长裴耀军表示,通过电商平台对“首邑田园”的品牌宣传推介,能真正促进当地农业持续稳健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解决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 “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有亮相机会”

忻州市代县胡峪乡的白水杏,个大皮薄、汁多肉厚、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白水杏已成为代县鲜活农产品的代表。但白水杏成熟期短,销售成为农民最大的障碍。

好的农产品如何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到市民的餐桌上?

今年以来,山西省供销合作社以“农芯乐”电子商务平台和农资集团销售网络为依托,以市、县供销合作社和电商公司为节点,以村服务网点为终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组织了多场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活动。

包装精致的农产品摆在柜台

“我们开展了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网上行’暨代县白水杏活动,帮助望台村等贫困户们直接增收。”代县供销社主任刘培德说到,忻州市各级供销社通过国家“供销e家”和省级电商平台“农芯乐”两大电商平台,集中推介了各县(市、区)的特色鲜活农产品以及地方名优土特产品,增强了地方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下一步,市供销社将利用14个县(市、区)的电商平台,加大对地方农优特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和“百社万户”精准脱贫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服务站还通过QS认证产品,免费为贫困户设计产品包装,代县供销e家电商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伟介绍说,我们要让更多优质农产品有亮相机会,让代县优质的农产品走出忻州、走向全国,为老百姓增收。

代县仓储分拣中心

目前,代县供销e家电商服务中心已于第三方快递公司邮政局达成了快递物流深度合作的意向,努力打通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充分利用“供销e家”全网资源、渠道优势组织好商品销售,整合当地线下农产品资源上网,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构建本土有特色的电商服务体系。

正如山西供销农芯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培龙说的,“农芯乐”不仅把物美价廉的商品带进农村,让农民切实体验到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与实惠,还把农村的优质土特产品输送到城市,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增产创收。

杨培龙表态,农芯乐将继续精心打造电商平台,通过11个地市设立的电商服务中心和辐射119个县的县级便民体验店,将更多的电商产品下行到农村消费者中,依靠产品安全溯源可追溯体系,助力山西优质农产品上行,真正保证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实现产品追求和消费升级。

据李俊德介绍,山西省供销社为了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有效解决农村流通“最后一公里”难题,利用自有仓储物流设施、联合社会力量,加快建设50个县级分拣中心,其中贫困县30个;全省布局6个分拨中心,实施“城乡一体化”物流配送项目。

已在供销系统工作36年的李俊德谈及供销合作社的未来,充满信心,“供销社已由原来单一的购销模式转变成‘综合服务体’,向农民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全面延伸,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站式的服务。”

截止目前,山西省供销系统共投资1.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89亿元,建设县级电商公司107个,实现58个贫困县全覆盖,村级电商网点11400个,覆盖贫困村2526个,培训农村基层各类人员15330人;全系统网络销售总额2.44亿元,其中线上农产品销售1.61亿元。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