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闻喜:“扶贫车间”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0-03-30 09:38: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王琪琳)3月25日,笔者在闻喜县幸福港湾人从众专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看到,从石门山区搬迁下来的贫困群众在合作社加工各种手链和挂件。

县人从众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朱建设介绍说,他的合作社从事的是手工编织,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到车间或在家里都可以加工,好就业,有收入。

正在编制手链的任刘娟说:“扶贫车间自今年3月份复工以来,合作社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上岗,同时鼓励其他姐妹带料回家加工,我们通过取料加工、计件领薪,每个月有1500-2000元左右的收入,使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扶贫车间暖了贫困群众的心窝。”

据了解,人从众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以手工编制各种饰品、工艺品为主,共设置有两个扶贫车间,分别在闻喜县幸福港湾和桐香苑两个移民安置点,吸纳了安置点60余名妇女在此就业,被村民称为“家门口的扶贫车间”。

制衣工人在加工标志服

不返贫的“护身符”

3月26日,走进闻喜县东镇仓底村天润盛家庭农场,村东头的果树大田10余名村民正在整枝,村西头零零散散的7台喷药车在果树园里打药治虫。

正在给果树剪枝的是54岁的王腊平,她家因病致贫,是2016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今年2月份农场复工以后,王腊平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农场工作。王腊平激动地说:“由于家里原因,不能外出打工,这几年国家脱贫政策支持,我选择来农场入工,一个月下来能挣1000余元,2019年实现了脱贫。”

在推动脱贫攻坚行动中,闻喜县搭建了立体化的就业体系,像天润盛家庭农场以“农场+农户+科技”的发展模式,吸纳400余名本村及周边村民就近就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固定就业岗位,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稳定脱贫,把农场变成了脱贫增收的车间,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不忘乡亲尽责任

近几年来,闻喜县从优化营商环境、财政支持等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支持扶持,制定了《闻喜县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32条,全县共孵化创办“五小企业”586户。玻璃企业利用劳动密集型优势,勇担社会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建立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充分吸纳周边困难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县中小企业局精准对接县民鑫玻璃器皿公司,将扶贫车间牌匾第一时间挂到企业,鼓励引导企业开发工作岗位,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企业现有员工180人,其中贫困户入工25人,超七分之一。

“政府给我们挂扶贫车间牌子,即使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一种鼓励,我们将立足产业发展优势,吸收更多的周边村的贫困户来厂定岗就业,为脱贫攻坚和乡亲们共同富裕承担我们企业家的一份责任。”闻喜县民鑫玻璃器皿有限公司负责人翟新民表示。

多措并举添砖瓦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交总账”之年,闻喜县为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完全脱贫,年初以来,该县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工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就业培训基地等为抓手,积极培育新产业、千方百计实施就业帮扶,创办扶贫车间、各种小微公司、开发公益岗位、家政服务,安排本地和出外打工等,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色。

县人社局负责人郭永明介绍:“为进一步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县人社局与县扶贫办先后4次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贫困户的培训就业和养老保险参保情况工作台帐。全县16—60周岁的贫困劳动力总数约在1.63万人,除在家务农、照顾留守老人、年龄偏大、体弱多病、无就业意愿等因素外,目前有就业意愿的有6426户9228人,已转移就业的贫困人员共有5171户7613人。”

目前,闻喜县委、县政府责成县经信局、县中小企业局、县农业农村局等职能部门组织专人分析研判,对用工较多、具有发展前景、可提供就业岗位的企业和合作社进行对接,并宣传有关优惠政策,引导各类企业和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去年已认定的扶贫车间有4家,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天润盛家庭农场、人从众专业合作社、永祥和煮饼厂,现已陆续复工复产。今年山西建龙、晋鑫玻璃、军武制衣、口福蔬菜、半山腰山楂等第二批100余家企业及合作社的“扶贫车间”将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张煜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