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为了快速有效地让贫困群众增收,近日,静乐县委县政府积极号召省市县三级驻村帮扶单位,通过购买农特产品、开发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努力把疫情对贫困群众收入的影响降到最低。
据静乐县政府初步统计,全县共积压土豆、藜麦、玉米、鸡蛋等20类农副产品227万余公斤。县委县政府号召发出后,143个省市县帮扶单位、599名驻村工作队队员、385名第一书记和5998名结对帮扶干部快速行动起来,想方设法帮农户推销滞销农副产品。一是结对帮扶干部自购。省邮储银行、忻州市教育局、忻州日报社等单位的结对帮扶干部自掏腰包,购买所包贫困户的各类农副产品20万余公斤,销售金额120余万元。二是结对帮扶单位集中采购。山西大学、太原学院、阳煤集团、国新能源集团从所帮扶村及周边乡村集中采购土豆、小米、胡麻油等食材35万余公斤。静乐一中、致远中学、君宇中学等6所县内初高中集中采购所帮扶村1200户贫困户各类农副产品6万余公斤。三是“三支力量”推荐选购。各村驻村工作队队员、第一书记、结对帮扶干部,通过电话、微信、各种电商平台等形式,为静乐县农副产品代言,并向亲朋好友推荐购买滞销农副产品15万余单,成交金额近500万元。
其中,静乐县窑会村第一书记刘冬梅为100余户贫困户线上出售旱地小米、藜麦、蔬菜2万多单,成交金额27万余元。省政协驻村工作队利用朋友圈销售黑猪肉、土豆等农副产品3万余公斤。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驻村工作队牵线搭桥全国百强商业连锁企业美特好集团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市场处,达成了农副产品集中采购合作意向,助力全县滞销农副产品的销售。
受疫情影响,春节后静乐县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就业困难,各级结对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送政策、促就业、保增收”活动,全力保障贫困户就业有门路、增收有保障。截至发稿时已与富士康、蓝泰集团等16家省内外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共提供就业岗位2012个,帮助86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帮助232名“能外出不能远行”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此外,静乐县政法委、住建局等县级帮扶单位通过开发网格化管理员、防控值守员、卫生消杀员等公益性岗位,解决3508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张欣)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