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设施蔬菜收获的旺季。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交通物流不畅、农贸集市关停,加之各地开展群防群控,封村封路,蔬菜经纪人进不去,菜农出不来,大量蔬菜荒置田间地头,菜农心急如焚。原本是农民的“致富季”“畅销季”,在疫情的冲击下,变成了“滞销期”“困难期”。
一边是疫情防控工作,一边是稳农业稳生产,两件事情都刻不容缓。为切实保障菜农利益,将损失降到最低,作为太谷县设施蔬菜第一乡,任村乡因地制宜,在全乡14个设施蔬菜种植村设立了蔬菜交易区,一场“蔬菜保卫战”就此打响。
设施蔬菜种植是任村乡群众的主导产业和收入主要来源,全乡共有日光温室大棚1280余座,平均日产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新鲜蔬菜12.5万公斤。每年春节,都是当地蔬菜买卖的最好时机,然而受疫情影响,蔬菜销路成了大问题。农产品销售直接关乎农民的生计,眼看着大棚里滞销的蔬菜就要烂在地里,乡里2000余名菜农每天愁眉苦脸,心急如焚。
设立蔬菜交易区的妙招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菜农打包卸货,菜贩称重收货,买卖双方不接触,只见菜不见人,电子支付即可完成交易,做到了防疫、生产两不误,畅通了农产品的收购、输出、销售链条,既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也守住了农户的“钱袋子”。
在任村乡郝村果蔬交易市场,入口、登记处、消毒区、等候区、交易区、出口标示明显。市场内车来车往,井然有序,一派繁忙。早上9点半,菜农董坤电话联系了蔬菜经纪人,并在自家大棚把要出售的13筐西葫芦进行了称重。随后,他便来到蔬菜交易区,在进行消杀消毒后,将西葫芦卸到指定交易区,而后自行离开。没过一会,蔬菜经纪人郝利军来到蔬菜交易区,把菜农董坤放在交易区的蔬菜称重装车,而后通过手机转账付款。郝利军说:“下午4点左右整车就能装满,晚上运至太原桥西菜市场进行批发,明天早上还是10点左右再来这儿收菜。”
在太谷县任村乡,像郝利军一样的流动蔬菜经纪人有60余人,他们每天按照防疫“规定动作”在全乡14个蔬菜交易区“活动”,每天平均有30余辆轻型货车,12.5万公斤新鲜蔬菜运至太原、北京、河南等地。
牛许村菜农赵卯根高兴地说:“多亏了乡里设立的这个蔬菜交易区,虽然辛苦,但有了销路,就有了收入。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既解决了农户的烦恼,也让市民吃到新鲜蔬菜。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我们能做的只有不负春光,不违农时,确保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不误。”
(记者 郭娟)
责任编辑:张煜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