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周彩青:靠自己支撑一个家

发布时间:2017-08-14 21:38:3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二十一岁嫁到了邓家,伺候并送走了婆家九十四岁的奶奶和八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公公。三十八岁开始,十年如一日,伺候瘫痪在床的“废人”丈夫。公公去世后,又把八十多岁的婆婆接到家里一起生活。还苦心抚养两个未成年的男孩,使老大娶了妻、生了子、成了家,还做了奶奶。二十七年时间,都是四世同堂。她靠十七年的养殖收入还拆了五间土木结构旧瓦房,建起了五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平房——

中国报道讯(翟战功)21岁,她嫁到了邓家,27年时间她从孙媳妇开始,直到当成了奶奶,一直四世同堂,她与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和睦相处,把一个家庭经营的其乐融融。

38岁,她的丈夫因铝矿事故,导致瘫痪。之前的22岁那年,老公公伤了眼睛,造成双目失明,她体贴入微、耐心照顾。尤其是后来,在丈夫残疾的10年时间里,她一直不离不弃、百般伺候。还要招呼80多岁的婆婆,抚养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今,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她不但把一个家支撑了起来,而且还打理的井井有条。

32岁,她和丈夫一起开始养殖肉猪,就是在丈夫残疾之后也没能终止。不但承揽了装卸运送饲料、饲养、出圈的脏活累活,还学会了防疫、饲养、治病的技术,一个家庭主妇变成了“女汉子”。17年的时间,纯收入超过了50万元,还帮助邻里乡亲发展了两个养殖大户,带动了村里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

她,就是山西运城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民、靠自己支撑一个家的周彩青。

和睦一家老少

1990年,21岁的周彩青嫁给了本村村民邓安荣。到了邓家,家里的奶奶就87岁年纪了,直到1997年94岁去世。就是公婆,也60岁有余了。奶奶的长子抗美援朝时不幸牺牲,丧子的奶奶脾气有点古怪,常常无端的发火,婆婆有点不好接受,以至于造成敬而远之。他到家后,主动担当起照顾奶奶的义务,一天到晚给奶奶做饭、洗衣、陪奶奶聊天,就是1992年生了孩子,月子里她也没有忘记去陪奶奶。奶奶与婆婆之间有了彩青的“润滑剂”和“交融剂”,关系缓解了许多,一家人脸上终于挂上了和谐的笑容。

结婚到家后的四年时间,她和奶奶、公公、婆婆和夫兄一家一直生活在一起,没有分开。周彩青牢牢记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训,把自己放在“老大”表率的位置上,处处带头做好榜样。孝敬老人、洗衣做饭,老是一马当先,从不拉下一步。就是妯娌娘家的大小事她都亲自到场,帮忙出力。至今,不管谁的亲戚,只要是家里有事,她们兄弟姐妹都会倾家出动,这也成为邓家的一个传统作风。

2010年,80多岁的公公去世之后,婆婆一个人生活。为了不使年迈的婆婆黑摸黑踹、安度晚年,她做通了婆婆的工作,把婆婆接到自己的家里,照顾衣食起居。直到现在,婆婆已经80岁了,还和她们高高兴兴地生活在一起。

她的父亲已不在人世十年了,今年71岁的母亲,股骨头坏死已经多年了,他还得经常去照顾。

大孩子邓国栋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为了让他们生活的更好出,她动员孩子出去打工,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孙子的义务。

27年时间里,他由孙子媳妇做到了奶奶辈。家里一直四世同堂,都能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为此,她的家庭多次被评为“五好家庭”,她也多次被县、镇、村评为 “尊老敬老模范”和“好儿媳”。

支撑一个家庭

2007年,周彩青的大儿子邓国栋15岁,小儿子邓国斌12岁,都还在读书。远在离石柳林坑下靠开三轮车拉铝矿挣钱的丈夫邓安荣,因为车祸造成瘫痪。就是在柳林住院抢救的两个月时间内,家里人忙于处理事故,都是她一个人没黑没明、吃无定时、喝不着顿,在病床前伺吃候喝、段屎接尿、喊叫医生。以后的两年时间,丈夫坐都坐不起来。医生权威断言:“他活不过三年!”彩青绝不信邪,把丈夫抱出背进,吸空气、晒太阳、送医院。如今已经十年了,她的丈夫不仅没有死,连起初两个月落下的坐疮也基本治好了,还能坐了起来,坐上轮椅,被推出来到人多的地方转一转、散散心。

38岁开始,10年的时间,周彩青给守寡没有两样。但她从不气馁、从无怨言,靠自己的努力,与命运抗争,苦苦支撑一个家。就连丈夫住院时兄弟姊妹每人自愿拿出的1000元资助金,也也还的一干二净。

1991年,公公双目失明后她照顾公公。2010年,她开始照顾年迈的婆婆。2015年以后,照顾生了孩子儿媳。近两年,孩子出去打工了,她又开始照顾孙子。对丈夫和母亲的照顾,就更不用说了。天天都是早早起来给家人做饭、给丈夫穿衣洗漱,然后下地干活、猪场喂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了下来。

为此,她学会了开三轮车。常常拉着丈夫到医院诊断换药、进行康复锻炼,到外面运输饲料、粉碎饲料、买成品猪、出圈拉粪,无所不干。就是装上卸下的重体力活,也不求人,简直一个十足的“女汉子”。在丈夫心情不好时,还得像哄孩子一样逗丈夫开心。而自己,把一肚子的苦水默默地吞了下去。

邻里乡亲的门面差事,她一家不拉。镇上村里的公益活动,她积极参加。

2009年,他还拆去了家里的5间土木结构移民老瓦房,盖起了5间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平房。2014年,还给大儿子成了家。现在,她又张罗着给小儿子娶媳妇了。她用实际行动,支撑起了一个“完美”的家。

她的夫兄说:“弟弟这7口之家,多亏了彩青,也全凭彩青。我打心里感谢她!”

带活一个产业

23岁那年,到了邓家的彩青看,看到家里人口多、土地少、没事做,就和丈夫思谋着能干些啥、挣点钱,生活的更好。

先期,她和丈夫开着三轮车,转着村收些次果,挣些小钱补贴家用。但是,收入微乎其微。

太阳渡过了河就是三门峡市了,离平陆县城也就10多公里。城里人口多、生活消费群体大,也许养猪就是发家致富的好门路。

说干就干,2001年,他一次购买了50多个猪崽,开始了他的养猪生涯。就是丈夫致残以后,也没有中断过。从最少存栏50多头,到最多存栏近乎200头。看到她一个妇女,为维持一个家、支撑一个家,男不男、女不女的日夜撑着,2015年她家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

“只要我有一口气,我绝不会把个人的困难留给政府。只要我还活着,我绝不会拖了全村脱贫致富的后腿。”彩青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5年,她借贷筹资5万元,当年养猪100余头,收入3万余元。2016年,她借贷筹资7万元,养猪120头,收入5万元。就是今年,他还养猪120头,已经出槽了70余头。目前,还有存栏120余头,收入已经相当可观。17年生猪养殖,她的累计收入不下50余万元,没有因家庭的异常特殊给政府造成任何负担。

她的行动,影响着邻里乡亲,也感动着太阳渡。她的夫妹邓淑能,也长期帮她养猪,学会了养猪的门道,她就鼓励支持她们养猪。今年,在夫妹的养猪场,存栏已经达到60头,几年的养殖收入也累计达到10多万元。村里的贫困户员东海在她的支持下,也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今年存栏达到80头,已经增加收入万余元。

如今,在她的带动下,养猪已经成为太阳渡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高兴地说:“生猪养殖,成为该村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已成定局,彩青的贡献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