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看,毛山如何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7-08-04 21:48:1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翟战功)毛山,平陆中条山上一个由14个自然庄3个居民组、105户300多口人组成的行政村。1969年—1979年十年间,先后有5批107名天津知青和带队老师在此“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先进事迹,曾登上过《山西日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也上过毛主席圈阅的1973年中共中央30号文件。

1978年,最后一名知青返津后,这里一度沉寂、再度返贫,被列入了国定贫困县的贫困村,险些被整体移民、搬迁脱贫。

2015年8月份,运城民航局进村帮扶脱贫,他们和村两委班子一起,寻找症结,寻求良策、对症下药,着眼长效性发展、永久性脱贫,为脱贫攻坚探索出了新路子和好办法。 产业扶贫 放眼村集体永久脱贫

扶贫,一直以来多少人把它和救济分不开来,以至于扶贫干了民政的活。脱贫,成了一句空话。而要脱贫,就要考虑一个长期性和永久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考虑扶贫扶什么?是给予一只公鸡杀了吃,解决一时的饥饿问题?还是给予一只母鸡,让鸡生蛋、蛋孵鸡,繁衍生息,长久致富?运城民航局选择了后者。

毛山村,荒山荒坡面积大,适宜槐树和花椒生长,但又苦于没有集体资金。民航局就为该村投资20多万元,配备了一台拉水车、一台洒水车和两台拖拉机及配套的全套工具。2016年春天开始,从荒坡荒地整理复垦、苗木选购、挖窝栽植,到施肥浇水、技术管理、成林盛产,实行全面负责,直到有效益了再交给村里。目前,他们栽植的100多亩5000多棵双季米槐,成活好、长势旺、果实丰,产业扶贫有了成功的希望。同时,民航局和村两委还计划在该村大规模发展花椒和油用牡丹等产业,因地制宜促进脱贫。

围绕产业发展,他们在项目扶贫、技能扶贫等方面,重点加强与产业深加工增值有关项目的争取和投入及农民管理、加工、销售技能的培训。目前,他们投入56.2万元,加高加固水库和疏通水洞水道,突出解决产业灌溉加工用水和人畜饮水。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结合本村最美乡村游开发,组织农民到重渡沟等地学习景区建设、经营和农家乐开发,把市科技局、县农业局和果业局的专家10余次请到地头、请到园里、请到课堂,指导、传授产业管理知识和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运城民航局考虑最多的是“授人以渔”,让产业发展起来、维持下去、增效到底。从而,为农村促进脱贫、实现脱贫、达到致富,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观念扶贫 着力贫困户自奋脱贫

现在农村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思维、有体力、怕出力、怕付出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有背景、有关系、讨便宜、图索取的人;只有极少一部分孤寡病残,属于缺劳力自己又不能劳动、缺资金自己又无力解决的真正的贫困户。所以,多数贫困户实际不贫、靠自己就可脱贫解困的“贫困户”大有人在。

现在农村的集体经济,又普遍比较薄弱,基本支出不能解决、访贫问寒无从谈起、各种学习难以进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势在必行。所以,村两委和民航局把扶贫攻坚的重点向集体扶贫倾斜。

扶贫,重视集体而削弱个体。这在观念上就要有一个突破,就要付出很多很多。这也就平衡了大多非贫困户的心理,反过来又有利于集体扶贫和整体脱贫的推进。

“扶一时,扶不了一辈。”、“人家给,不如自己有。”对于有思维、有体力的贫困户,他们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变“别人帮助扶贫为我要努力脱贫”,促进脱贫实现致富。

70多岁的贫困户毛吉女老人,靠养土蜂和养羊脱贫,发展30多窝土蜂和几十只羊,一年收入也相当可观。贫困户卫玉玲,靠她家里放养了80只羊、饲养的肉猪和5头牛,不但可以逐渐还清贷款,还将实现彻底脱贫。贫困户秦胎毛,一天在家也坐不住了,每天上山采药,也取得了不少的收入。加上政策兜底,也不贫困了。

脱贫观念的植入,从多数贫困户的思想上彻底解决了问题,他们思干思变的愿望强烈增强,大大加快了该村脱贫攻坚的步伐。
 精神扶贫 鼓励大家伙奋力脱贫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毛山,也是一个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就诞生了“军民一心、共同团结、奋力抗敌、争取胜利”的抗战精神。在知识青年“插队落户”10年间,塑造了“知青”为国分忧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执着进取的时代精神。

而从2015年8月进村的运城民航局扶贫工作队,一来也就表现出一种精神来。当过八年兵、60岁的第一书记李建宁,进村后,“咬定扶贫、决不放松”,每月住村平均达到24.25天,大到跑项目,小到干农活,甚至吃饭,都是自己亲身做,不给群众造成负担。就是大年三十,都还是在村里访贫问寒。民航局的领导“顾全大局、勇于承担”,要人出人、要物送物、要钱拿钱,做好该村扶贫工作队的坚强后盾。民航局党员职工“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每个礼拜都轮流来到毛山,对发展的双季米槐浇水、施肥、除草、修剪。还深入帮扶户,寻访和解决问题。同时,每个员工每月自愿拿出工资的5%,力筹600万元,建设民航局“毛家山培训中心”,让毛山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目前,他们已筹资近200万元,“中心”的勘探、设计已经完成,正在办理批复手续,即将投入建设。

运城民航局的扶贫精神,也大大鼓励着村里的干部村民。村里也组织村民到梁家河、延安、南街村、袁家村、广阔天地乡等地,学习精神、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开发思路。

目前,毛山在县扶贫办、旅游局的支持下,投资66万元的磨坊、油坊和30万元的文化活动中心已经建成,后期还将建设农家醋坊、酒坊和花椒深加工基地。今年年底前,计划改造林地300亩,大力发展花椒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日子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石永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